9月6日,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5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绿色治理指数及《重塑公司治理》新书同步发布,与会各方围绕数智时代公司治理的新理念与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致辞时指出,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石。卓越的公司治理是资本市场繁荣、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金融强国的根本保障。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表示,以数智治理为主题,本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动下的公司治理结构、机制与效果的演化、路径与创新的变革。这不仅紧扣了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革新的时代背景,也精准回应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对治理体系提出的新要求。
《重塑公司治理》作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陆瑶表示,技术的变革给公司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予了新的工具。未来的公司治理应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数字化、绿色发展化的趋势,实现从约束到赋能到共创的转变。新书通过剖析当今公司治理体系,论述内部治理机制、外部治理机制以及非制度性的软性治理机制,探索数字经济下的新兴治理的发展与未来。
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代表课题组发布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和绿色治理指数最新研究成果。李维安介绍,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为64.94,提高了0.07,提升幅度趋缓。在构成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的六大维度中,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与利益相关者治理维度有所上升,监事会治理、信息披露以及经理层治理维度有所下降。据悉,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评价样本5368家,其中主板上市公司304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135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581家,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262家,金融机构121家。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课题组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审计委员会监督职责的衔接机制,防范监督“空窗期”治理风险;发挥无实际控制人的治理优势,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责任体系;以数字化手段赋能治理活动,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效能;引导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充分发挥其“积极股东”作用等。
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指数的评价样本则为2469家,其中主板上市公司168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39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234家,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37家,金融机构114家。此次发布的最新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指数平均值则为59.10,提高了1.06,增长速度加快。
为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水平,课题组提出的对策建议包括,有序推进绿色治理(ESG)信息强制披露,形成中国特色绿色治理(ESG)标准体系;强化绿色治理(ESG)顶层设计,推动绿色治理(ESG)架构与机制升级;推进第三方机构参与绿色治理,降低绿色治理(ESG)评级被低估的风险等。